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大结局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大结局

大宋能够走到今天,理所当然要消除可能存在的任何威胁,女真暂时还没有统一,但如果有完颜阿骨打这样的首领,还有谷神完颜希尹这样的能臣辅佐,完全有崛起的机会。

至于钟粟说的话,朝中已经没有人会去怀疑,大宋有今天的强大,和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种师道直接出让王爷,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也是情有可原的。

另外,耶律延禧向女真的一刀本来未必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只能说是他强烈求生欲的表现,但他的话却很有可信度,敌人的敌人,又是就是最好的盟友。

如此一来,大宋朝廷对女真的态度已经基本定型。

“女真一族在我大宋伐契丹是也算稍尽了绵薄之力,虽为契丹属国,但也不宜赶尽杀绝,那就还是纳币银吧,他们部族不少,到底该如何,就请张相爷制定具体的章程吧。”

赵佶说完,张商英立刻心领神会,这个意思再也明白不过,既然是要削弱女真,限制其壮大,那就不能太心慈手软。

钟粟对赵佶现在也是越来越佩服了,他早已不是原来那个纨绔公子。

耶律延禧看到自己的话居然起来作用,此时也有些得意,当然他更得意的是,女真一度对他有些意见,自己虽然没有能力对付,但现在可以借用大宋的手收拾他们,也是不错的,女真事宜就算有了结局。

散朝之后,赵佶独自留下了钟粟,两人依旧在那片熟悉的湖边悠闲地坐着。

湖水虽然还没有结冰,但已经透出丝丝寒气。

“老钟,一切都如你所预期的那样,朕的统一大业彻底成功了,足以告慰我赵氏列祖列宗。”

赵佶的语气中透出欣慰。

“并非是我的预期,那是官家深谋远虑的结果,相信太祖泉下有知,也必会欣喜万分的。”

钟粟附和了一句。

“是啊,我没有用错你,说说看,事已至此,你想要什么,随便提,朕没有玩笑,能立下如此不世之功,虽说不是军功,但却远胜军功,没有你的高产作物,我大宋能有这么多人口,能够支撑起灭西夏平契丹弱女真这些大事吗?不说了,朕现在要听你说,想要什么,尽快开口。”

赵佶这次一脸诚恳,反而让钟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如果说不要嘛,反倒有些矫情了,如果说要,那些赵佶能够满足的,他还真的未必有多大的兴趣。

“老赵,我在你面前客气过吗,不要似乎还真不行,你随便看着给吧,我都感激涕零。”

钟粟的随意让赵佶笑着摇了摇头,他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好,既然如此,我看着给,现在说说,今后有什么打算,或者说我大宋还能做些什么?”

赵佶觉得自己还年轻,远远没有到混吃等死的地步,他还想继续有所作为,只是真的有些迷茫,手持一昊昊大国,反倒有些不知所措。

“老赵,你既然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兴国在教化,强国在商贸,书院需要继续办下去,商贸也要不断开拓市场。大宋已经复兴了河西的丝绸之路,东南海运也极为繁盛,但其实还有无限潜力,臣以为可以从这两处入手。”

钟粟说着,从怀里拿出一本册子。

其实,这一切都是钟粟摸索的结果,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大宋能做些什么,但现在他却知道还能做什么。

“就知道你早有准备,走,陪我一起用完膳吧。”

赵佶说着一笑,站起身子,洪六亦步亦趋地跟着,钟粟看着赵佶的背影,一时感慨万千。

几天之后,礼部叙功的结果,钟粟毫无疑问是首功,种师道排在第二位。

种师道的定边王石锤,这算是对天下武将的一个交代,不能马虎,至于张叔夜、宗泽、狄云飞、种师中等一连串的人,都获得了重重封赏。

小雷子、李纲、方武、陆桐这些从汴京大学走出来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了不少大事,也一一被赵佶封赏,他们将是大宋肱骨的后备军。

甚至书院的王元道、贺松风、李清照,都收到了赵佶的嘉奖,苏东坡因为支持钟粟办学,赵佶赐予其尚书令,不过因年迈的原因,上朝议事可自行随意安排。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那些曾在异域番邦当卧底的大宋察子,回国之后也收到了朝廷的优待,不过他们大多还是离开了朝廷,或许这是他们的宿命。

其余钟粟的门生故吏,只要有所贡献者,都有所封赏。

赵佶明白,大宋的这一切,如果没有钟粟的谋划,别说是契丹了,连搞定西夏都是问题,大宋只会在契丹的铁骑压迫之下度日。

礼部很快拟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锦绣文章,其中对钟粟的功绩进行了详细的陈述。

大功之一:利农耕。

大功之二:通商贸。

大功之三:制火器。

大功之四:除弊政。

大功之五:谋西北。

大功之六:振外交。

大功之七:兴教化。

七项大功,功在社稷,但平定幽云,大宋西北藩篱在握,更是经天纬地之举,从此金瓯无缺,朝廷册封钟粟为“幽云王”。

钟粟本来准备要辞去“幽云王”的无上荣耀,因为这样的荣耀对他来说真的没有多大的意义。

但转念一想,如果此时选择拒绝,赵佶显然不会同意,就算赵佶真的同意了,朝堂上下也会对赵佶不满,这对目前好容易形成的大好政治格局非常不利,所以只能欣然接受。

曾布、章惇、章楶等人其实早已心中有数,在他们看来,钟粟就是未来大宋的第一权臣,作为他们的**人,没有人会心中不服气。

但他们完全想错了,钟粟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千古不变,如果贪恋权力,就算是一口一个老钟的赵佶,有一天也会对他有想法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瞅准机会选择隐退,自己已经将今后大宋的方略毫无保留地写出来了,有自己的弟子们去执行便不会什么问题。

其实到了这个地步,不管是老一辈还是年轻一辈,大宋已经不知不觉涌现出了无数的大才。

汴京大学培养出的学子已经渗透到了包括官场商场书院在内的各个行业,他们正在一步步地继续改变着大宋的一切。

李纲、方武这些人也在各自岗位上奋发有为,至于狄云飞这样的年轻一代武将,也在硝烟密布的战场不断地磨砺。

有了这些人,大宋便能够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等大宋最出名的书院已经接受了汴京大学的教育理念,不断进行着改革,这里完全成为了大宋新型人才的摇篮。

大宋的商贸活动也在不断地创造着无穷的财富,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基本形成,海上丝绸之路还有更长的路可以去走。

除了这些,在火器研发先行的基础上,大宋的工业基础已经形成了原始形态,只要汴京大学存在,便会继续创造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三年之后,大宋已经成为地表最为顶级的存在,钟粟下定决心要放下了“幽云王”这顶大帽子。

赵佶知道钟粟去意已决,并没有阻拦,但却和他约定,如果大宋出现了无法度过的危机,钟粟绝对不能袖手旁观。

钟粟果断答应,他带着小然和李师师,还有一群孩子,来到了一处不知名的山村,亲自耘田、绩麻,过着普通大宋人的生活。

另外,他在山村建起了一座蒙馆,重新当起了一名真正的大宋教书匠。

(全书完)

PS:《大宋教书匠》的故事就算是结束了,或许会有读者觉得留了一些遗憾,但几百万字的小说,想要完全把握住真的很难。也有读者提到为何停更一个星期,还是需要说明一下:其一要准备新书,而且由于转向新的题材,一时之间状况百出,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解决;其二是兼职写书,晚上常常还要加班,每天的写作时间并不充足,只能挤时间抽时间码字。以上种种,文佬只能说一声抱歉。事已至此,唯有把下一本书尽可能写好,所以老书完结之际,恰好也是新书发布之时,请各位读者移步新书《驼印密藏》,一如既往地支持文佬。如果这个题材和内容您真的不感兴趣,那也不必强求。网文世界,星汉灿烂,总有一款适合你。各位相伴兄弟姐妹,江湖再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宋教书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宋教书匠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大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