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印社

第255章 印社

金陵距离杭城并不远,坐动车几乎眨眼就到了,中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让古人诗词里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了现实。

杭城对我来说最熟悉的是韩城,韩城是地地道道的杭城人,骨子里却有着东北人的好爽与大方。韩城这个看起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一直给我推荐一个好去处,西冷印社,这并不符合他的性格。然而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对于一个考古专业的学生来说西冷印社是非去不可的地方。

因为他在中国金石学届的地位实在过于崇高和特殊,西冷印社是我国研究印学的著名学术团体,坐落在杭城西冷桥畔,孤山之巅,人称“湖山最佳处”。

它创建于1904年。当时由著名金石家丁铺之、王福庵、叶为铭、吴石潜等发起,到1913年集会,公推金石书画家吴昌硕为社长。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因地处西冷,遂定名为“西冷印社”。印社先后拥有国内外社友一百多人。

这一年恰是东晋王羲之兰亭雅集第二十六个癸丑年,西泠印社就在这年的重阳佳节集会。国内外印人纷纷参加,日本著名的金石家长尾甲、何井仙郎等也远渡重洋,游学入社。

西泠印社的建立,促进和发展了篆刻艺术的创作和学术活动。印社每年在春季清明、秋季重阳集会,主要是对篆刻绘画作品,进行观摩和探讨。印社出版的金石书画著作,如印谱、画集、碑帖、拓片等不下数百种,畅销国内外。

金石篆刻是我国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据查考,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秦汉印是我国金石篆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令丞相李斯制成全国统的通用文字,叫做秦篆。

这种文字结体方中带圆,左右对称。到了汉代,文字更为整齐,结体平正方直,庄严典重,这就是汉青铜器上的那种铭文。后历经汉魏晋,篆书又有各种形式和风格上的发展。

有的形状曲折回绕,有的以鸟虫鱼兽形状书写文字,到了宋元,为了使印文整齐严满,就把篆刻的文字笔划回环重叠起来,多者能使一划叠至九重,叫做九叠篆。

这种字形复杂难以辨认,用以防奸辨伪,很有好处。因此,宋元明清的官印,直沿用这种字体。

印章在古代直到今天,主要是一种印信凭证。军事上有“兵符”,政治上有“官印”。例如任命官吏,发布命令,来往公文等等,都得用官印封发才能生效。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交往的频繁,印章已经逐渐被推广到商业和一般信件来往各个方面了。宋元以前,手艺工匠制作印章,是为了制造实用物品,到了宋元时期,一些文人出于鉴赏和创作书法绘画的需要,才逐渐刻制了一些专供艺术欣赏的印章。

后来逐渐使得绘画、书法、篆刻、诗词这四种艺术互相辉映,融成一体,形成一种我国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出现了专门从事这种艺术创作的篆刻家。

清代是篆刻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渐派有丁敬,皖派有程邃。他们讲究气势、布局和刀法。所谓“方寸之地,气象万千”,就是指篆刻艺术的这种境界而言。

西泠印社所在地,是孤山风景的精华所在。这里地界里外两湖,襟连白苏一堤,风景秀丽,环境清幽。白堤西端,楼外楼畔,左侧圆洞门上,大书“西设印社”四字,这是吴昌顿的笔迹。从圆洞门入内,便是柏准,竹阅。

这几间小巧南静的古典建筑物上,还悬挂着儿村名家对联,最引人注目的是,“旧南新雨,西泠桥畔各题襟,溯两汉渊源,藉微鸿雪;文泉印泉,四照阁边同剔藓,挹孤山苍翠,合仰名贤。”署名是:“胡宗成撰沙孟海书。”沙是我国著名书法家,现任西泠印社社长。竹阁始建于唐,柏堂始建于宋。

唐白居易,宋苏东坡,都在杭州做过官。他们都爱和友人起到这里来游览赋诗。过了柏堂,沿山路拾级而上。石径途中,耸立着一座古朴的石坊,上书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冷纪廿年。”古秀方正,这是印社创始人之一叶为铭的笔迹。在摩崖下,又有“渐入佳境”四字。

不一会便到“山川雨露图书室”“仰贤亭”、“宝印山房”。在这儿幢有趣的古典建筑物前面,就是“印泉”。印泉不大,但清幽宜人。石壁上有日本金石家长尾甲隶书“印泉”二字,古朴厚重,我甚爱之。

沿着石径再往前走,便是鸿雪径。途中墙壁上有小石碑,上刻叶舟写的“印藏”二字。说到“印藏”,先得介绍印社社员、著名艺术家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姓李名叔同,曾留学日本,专攻美术。对金石篆刻、音乐戏剧无所不通。

1919年7月,他到虎跑定慧寺出家时,将所有金石篆刻全部赠给西泠印社,即珍藏于鸿雪径“印藏”中。1963年10月,在庆祝西冷印社成立六十周年时,才将“印藏”储印全部取出,打算出版《李叔同印谱》,供人们欣赏观摩。

由鸿雪径沿阶而上,不数步便到孤山之巅。只见山势幽静,佳木葱翠,起伏处星布着四照阁、题襟馆、华严经塔、欢乐楼、汉三老石室等,布局紧凑,小巧玲珑,韵味无穷。

在题襟馆前,临风眺望,西湖景物,览无余。只见那片晶莹似明珠般的湖面上,点缀着湖心亭、阮公墩、小瀛洲,恰似摆设着几盆精致的盆景,诗趣盎然;远看吴山顶、玉皇山、夕照峰,宛如蓬莱三岛,令人心旷神怡。

转身看题襟馆,只见门旁墙上有线刻石碑:《饥看天图》,上画吴昌硕立像,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是大画家任伯年的精品。

馆内则有无数石碑锒嵌墙内。其中有记载社员为创办印社进行捐献的:日本社友“长尾雨山献书十件”。长尾甲,字雨山,日本金石家。可见创办印社也有日本人的一份功绩。

出题襟馆,过华严经塔,就是“欢乐楼”。此楼在五十年代已辟为吴昌硕纪念室。吴是我国近代富有创造性的一位艺术大师。他在印坛上异军突起,融合古今,独辟蹊径。他的作品,不论书法篆刻还是绘画,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

画家潘天寿先生1964年访问日本归来后对我说“在日本很多收藏机关和接待场所,都以藏有吴昌硕作品而感到自豪。”从前,日本雕塑家曹仓闻夫专门铸造了吴昌硕半身铜像赠给西冷印社。

自从创立以来,西泠印社始终以一种现代意义的社团组织形式从事古典的艺术探索,以宽松的运作理念主张艺术的多元性,延续着创社以来每年春秋两季雅集、逢五、逢十周年庆典和社员不定期聚会的社团运行模式。每年以孤山社址为中心,公祭印学先贤、举办社员作品和藏品展览、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等活动,诗词吟咏、笔墨酬唱、赏鉴珍藏、品茗清谈均无不可,在传统文化土壤日渐衰微的当代文化环境下,依然生动完好地保存着具有传统文人气质的文化形态。

韩城的父亲不光是个生意人那么简单,他的家族似乎跟西冷印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反正有时候他会说他是在西冷印社里长大的,并不是凑热度的表情而是认真回忆的样子。

很多人对西冷印社的理解颇为片面,其实除金石篆刻与书画艺术的创作研习之外,西泠印社在文物收藏与研究、编辑出版、对外文化交流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藉海内外社员与各界贤达之力,对各类文物遗存博采旁搜,藉资考古,位于孤山西泠桥畔的中国印学博物馆为中国惟一的印学专业博物馆,西泠印社印学图书馆则专收一切考论金石、古器、书画等之书籍,供同人鉴赏研究之用。西泠印社还搜辑、考订、出版了大量印谱、碑帖与印学研究著作,刊行海内外。

西泠印社还着力于篆刻艺术的传承、普及与推扬,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连续举办篆刻作品评展、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展等大型专业赛事,近年来还举办了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百年西泠·中国印”、“百年西泠·西湖风”、“百年西泠·金石缘”等大型国际性艺术选拔和创作、展览、研讨活动,在海内外印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西泠印社于2004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2006年,“金石篆刻”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一步确立了西泠印社作为篆刻传承代表组织和国际印学中心的地位。

时至今日,西泠印社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之宗旨,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已成为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团体,在国际印学界享有崇高地位,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无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无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5章 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