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古典

第262章 古典

然而事情的核心还是教授称为天熊的熊遗迹,无疑从考古学角度讲牛河梁一定还能挖掘出大量的古代熊崇拜的遗迹,一定是这样的。虽然暂时牛河梁的挖掘工作几乎停止但只要开始挖掘一定会有新的成果。而我从梅山开始到身在牛河梁也都跟我在古战场找到了刻有天熊标记的战斧有关。

那么我要专心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个对象一定是熊,天熊。首先,从称谓上,无论是通古斯语族还是蒙古语族的人,对熊都使用人类的亲族称谓。

而对熊的称谓最多的是鄂伦春猎人。他们在狩猎时,遇到熊则不能直接称呼熊的名子“牛牛库”,而改称“底力坎”。并且把熊列入到氏族内部血缘亲属的称谓之中,并给予了很高辈份地位。他们称公熊为“雅亚”,祖父的意思,和“阿提日坎”,老爷子的意思;称母熊为“太贴”,祖母的意思或“额聂赫”,大娘意思等。鄂伦春族称熊“阿提日坎”的称呼,对达斡尔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达斡尔族称熊为“博布格”或称“额特日肯”,与鄂伦春称“阿提日坎”极为相似。鄂温克人称公熊为“合克”,祖父的意思;称母熊为“恶我”,祖母的意思。

这种对熊给予以血缘亲属的称呼之俗,在黑龙江下游的乌尔奇族、奥罗奇族中也同样存在。

其次,在这些民族中,普遍存在着捕熊后为熊举行祭祀和风葬仪式的习俗。鄂伦春人对被打死的熊不能说“死”字,而只能说“阿提日坎阿怕恰”,意为老爷子睡着了。猎人猎到熊后,首先在狩猎场为熊进行“初葬”仪式,猎人们就地先把熊头割下来,擦干血迹后,用桦树皮包裹好熊头进行风葬,也称树葬。

他们在树下跪着摆放祭品,而后就像失去了自己的长辈那样佯装痛哭,同时祈祷说:“阿提日坎我们不是故意打死您的,请您宽恕我们的罪过,请您象生前那样保佑我们鄂伦春人……”以此来表示对熊的悼念。然后再用马把死熊驮回驻地。

归途中在离氏族部落驻地不远的时候,猎人们要向驻地山谷间的天幕“嚯、嚯、嚯、嚯……”地高声喊叫,氏族部落驻地的人听到这种喊叫声后,就知道猎人们猎到了熊,也立即回声喊叫“嚯、嚯、嚯……”表示已经知道了。氏族成员开始忙碌起来,做好各种迎接熊的准备工作。

猎人们快到达氏族部落驻地时,从马上把熊卸下来,放好以后再次佯装为熊的死亡万分痛苦的样子,并学着乌鸦叫声,有些鄂伦春族老者认为不是在学乌鸦叫声,他们认为是另一种鸟的叫声。氏族成员走出部落驻地迎接熊及狩猎归来的猎人们。人们彼此都不讲话,悄悄地把熊抬进部落中。随后举行的仪式,各地的鄂伦春人有一定的区别。居住在黑龙江省黑河一带的鄂伦春人把熊运回部落后,老人便会含蓄地说:“阿玛哈、恩聂嘿,亲吻你一下啦?”

猎人回答:“阿玛哈,喜欢我,亲吻我啦。”这是说猎到的是公熊。而后男人们开始剖肚开膛,妇女们不能靠前更不能指手划脚。他们先把熊小心翼翼地放在一边,然后请年长者做指挥安排葬熊仪式。人们要准备两个“吊锅”,男女分开,分别煮肉。肉熟后,指挥仪式者发出“咔、咔”的声音,之后说:“他大娘、婶子、大嫂、大姐、妹妹们,这是赏给你们的,从今以后不会碰上什么难处,放心大胆地吃吧!”于是把肉分给妇女们。

这些鄂伦春人吃熊肉时有个习惯,妇女只能吃熊的...后脊背的肉,男人只能吃熊的前半身及四肢的肉。

他们在吃熊肉前,大声说:“咔咔咔!这是天神赏给我们的,大家分享吧!’阿玛哈’、‘恩聂嘿’保佑我们,不会咬伤我们的。”吃剩下的熊骨头,要用柳条或草包扎好,选择河边、半山腰或树林,挂在三棵树交叉点上风葬,并祈求熊保佑他们,让鄂伦春人平安幸福。

而另一些鄂伦春人,把熊运回来后,熊肉先切成小块后煮熟,拌上熊的脑浆和熊油一起吃,又要做成“阿索木”粥,据说吃这种粥会暖身而且营养价值非常高,在吃熊肉、喝熊汤粥的过程中,人们边吃边学鸟叫,以示不是鄂伦春人吃了它。在最后一个人吃完后,人们开始把熊骨收集起来,从胸骨开始顺次排列到趾骨,用整块桦树皮包裹好,近则送到捕猎现场与熊头进行合葬,远则在山野中将熊骨埋藏或风葬,氏族成员佯悲痛哭,为熊举行送魂仪式。

这种仪式由萨满主持,萨满向熊致祷词,祈祷熊不要把灾难降临到鄂伦春人的头上,保佑部落全体安康,狩猎丰收。最后,氏族成员一起在葬熊的地方唱“葬熊歌”。

鄂伦春族古代“葬熊歌”因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仅以黑河流域的葬熊歌为例。他们称葬熊歌为“古落依仁”,其歌词如下:

古落,古落,阿玛哈、恩聂嘿!您就要起程了,到您那向往的阴间去。是您喜欢我们,我们才成长,我们要把您的白骨好好风葬,时辰一到您就要走了。快吃完您喜欢的蚂蚁,快收拾好您的桦树林。

古落,古落,阿玛哈、恩聂嘿!您年年让我们见到您,您天天要保佑我们。碰到女人儿童不要咬伤他们,碰到老人要可怜他们。您是动物神哪,人人都怕被您吃掉,千万不要吃掉我们,我们要好好风葬您。

您不要降祸予我们,您是善良的阿玛哈,您是好心的恩聂嘿。您要多赐给我们猎物,保佑我们幸福生活。我们误伤了您,千万不要怨恨我们,您是兴安岭上的英雄,肠子流出来还在施威。鄂伦春人不敢提您的名字,您是我们民族的祖先,应保佑儿孙们幸福。请接收我们的厚礼,带给去世的祖先。

我们最尊敬的熊神呀,为您筹办圣节,我们永远供奉您,您有未卜先知的本领。您要时时指明吉凶啊,您不要伤害我们呀!伤害了我们您就不能成仙啦,为了您能早日成仙啊,要多行善事保佑我们。

鄂温克人、蒙古语族的达斡尔等民族,捕熊习俗与鄂伦春人比较,如出一辙。鄂温克人吃完熊肉后,要把所有的熊骨收拾干净,用柳树条捆好进行风葬。风葬的熊骨必须是熊的右上肋骨二根,熊的头、心、肺、肝等。

把它们一起用桦树条捆好,再用柳树条横捆六道,捆好后安葬在事先架好的两棵落叶松中间搭起的木架子,而且把熊头要朝东放。最后所有参加熊骨葬礼的人都假装哭泣,同时还念叨一些祈祷、安慰熊灵的语言。

蒙古人捕熊后,对熊进行剥皮和分解,将其眼、心、肺等用草包好挂在树上安葬。在此过程中,频频祈祷,一再向死去的熊表明“我们不是有意杀您,是火枪走了火”,他们还装出可怜样子,祈求熊恩赐给予温暖。不仅如此,他们面对死熊尽量开脱责任,洗刷自己,将捕杀的罪责一股脑推给别人,说道:“熊啊,要知道,伤害您的不是我们,是乌良海人,是通古斯人!”

不过,从神话传说和猎熊习俗中可以看到,北方先民与动物间达到的和谐乃至图腾崇拜之时,也能感悟到人与动物间产生的紧张、不安、陌生而畏惧的内心深处的感叹。

这也表现于他们在人与熊,尤其是妇女与熊之间设置的各种禁忌。如妇女不能到猎杀熊的场地,否则生孩子时会难产;妇女不能吃熊头肉,否则生育时会造成不幸,等等。

仔细分析这些禁忌的内涵,不难发现,北方民族对于妇女的各种禁忌进一步揭示了他们将妇女生育后代之事看得十分重要。

另外,在他们的信仰观和文学虚幻中,妇女的生育同熊亦有着特别密切的内在关系,熊灵还被虚幻为妇女生育时保护妇女婴儿生命安全的作用。

无论从“人与熊的传说”还是狩猎中猎到熊后的一系列尊崇信仰活动和民俗文化现象,以及优美的“葬熊歌”,都证明在远古时期的北方初民,确存在过熊图腾崇拜形式及以熊为氏族祖先的实事,并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熊祭祀民俗文化。这一原始信仰也对他们的各种艺术同样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仅从鄂伦春族古代具有图腾意义的舞蹈艺术说起。

如“黑熊博斗舞”,是鄂伦春人模仿黑熊在激烈博斗时一种动作简单的有着原始特征的图腾舞。一般由三个人站成“品”字形,不分性别、年龄及氏族部落中的社会地位,都可以来跳。

舞蹈开始时两个舞者上身略向前倾斜,双膝略向前蹲屈,双手叉放在双膝盖上,成弓身屈腿状,相对而立。舞者两足同时跳跃不息,同时双肩和头部向左右摇摆,嘴里发出有节奏而粗犷的“吼、吼”或“哈玛、哈玛”之声音。

左右舞者可以自由地由远而近,亦可在分开、交换位置时,双方用嘴、颌佯装攻击对方的肩部。第三个舞者也可以同样的动作参加到两舞者之间,并穿梭阻拦劝解正在博斗吼叫中的两个舞者。这种舞只用呼声伴舞,节奏欢快,粗犷而豪放。传说有些鄂伦春氏族在跳“黑熊博斗舞”时,有以熊皮蒙其身来跳的习俗。

而在黑熊博斗舞中第三舞者实际上在这里起到保护图腾的作用。

这种舞蹈是以蒙其熊皮模仿熊图腾勇猛性格的一种祭祀舞,从中可以看出古代鄂伦春人以图腾祭祀舞来表达对熊图腾崇敬心情的同时,又显示出人们想获得图腾的神力战胜自然的一种渴望心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无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无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2章 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