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搜神

第278章 搜神

当舜五十岁时,尧帝把天下大事托付给他。他总摄大权,统领百官,作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向尧帝推荐了高阳氏苍舒、叔达等才子八人,谓之"八恺";接着又举荐了高辛氏伯奋、促堪等八位能人,谓之"八元"。

这十六位贤人帮助他辅佐尧帝,把天下管理得很好;他在举贤任能的同时,又把使势倚强、横暴不法的"四大凶神"作了惩处。把号"穷奇"的共工流放到幽州,把号"浑沌"的欢兜发配到崇山,把号"桃杌"的鲧囚贬到羽山,把号"饕餮"的三苗驱逐到三危,于是天下大治大安。尧帝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对他进行考察、培养和试用,直到完全可以放心了,这才把天下正式禅让给他。

舜受尧禅,在蒲坂即帝位,就以蒲坂为都,为有虞氏。舜帝即位,因政绩卓著,传说天上有五星化为五老,游于蒲坂,舜以师道尊之。今永济有"五老峰"和"五星湖",就是这个故事的遗迹。

那时洪水泛滥,舜帝命禹治理,禹治水有功,就拜禹为司空,总理百官。他又请懂得稼穑的后稷管理农业,契管理教育,皋掏管理司法,垂管理手工业,益管理出泽,伯夷负责天下的典礼,夔制谱作乐,龙传达君主命令:谓之"九官"。

在坝河的河岸上,有一处舜家粮仓。秋天到了,眼看就要秋收。后娘便分派舜去打扫修补粮仓,说要准备秋收屯粮。因受后娘的虐待,舜常常连饭都吃不饱。这一天,舜一早就来粮仓清扫修补干活,已是日过中午还没有吃上早饭,又累又饿,禁不住倒在仓楼上昏昏睡去。

正当他睡得香甜之际,忽然被粮仓内燃起的熊熊大火惊醒。时值初秋,骄阳当空,偶尔还伴有阵阵河风吹来。舜见仓房起火,不知有加害阴谋,左冲右突,想补灭大火。怎奈这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眼看救火无望,不得不舍弃仓房逃命。可他万万不曾料到,唯一能出进的大门早已被后娘锁上了。

情急之中,忽听房后有人大喊:舜哥哥请速上房顶从房后槐树上避难!舜遁声迅速顺石梯上了后楼,翻上房顶,来到后檐,见恰有大槐树一枝直伸后屋房檐边上,仔细一看,原来是小妹敤手正在大槐树上急得直向他招手。

舜来不及多想,伸手揪住槐枝猛的一甩,一个千秋便荡上了大槐树。这时,只听得敤手小妹边哭边说:舜大哥有所不晓,这都是妈妈设下的计谋想加害于你。幸有大槐树救你性命。你千万不可出去,他们请了好几个纵火大汉还守在前门上,要亲眼看到房子烧烬才得放过。这里我带了干粮给你充饥,你赶紧爬上树顶躲过他们,等到天黑逃命去吧!

舜侧耳默听,打心里十分感激妹妹的真情实意与良苦用心,遂爬上树顶躲藏起来,暂且不表。却说舜逃命之后遭数劫而大难不死,遂后时来运转,贵为帝王,终成大器。

一日,舜来到曾搭救过性命的大槐树下,焚香叩拜,封赠大槐树为万年神树。常年结籽,青皮不老。世人发现,槐树无论是在酷热的炎夏还是在寒冷的冬天,其皮常青,枝繁叶茂,年年结籽。据民间传说,就是受过虞舜帝的拜封之故也!

舜王碑的传说舜王碑,人称“舜王龙碑”,上刻七个大字“帝舜有虞氏之陵”,原在三分石上,后迁至大阳溪边的舜庙之侧。迁移之因,也有一个传说。相传帝舜时,九疑山出了九条孽龙,盘距在“蟠龙洞”、“九疑岩”,危害百姓生灵。帝舜闻之南巡,走了三湘四水,看了五岭三山,终于来到九疑山间。

他带领百姓大战三年,斩杀了九疑岩里四条龙;接着大战三年,斩杀了蟠龙洞里的四条龙。又大战了三年,方斩杀了三峰石天湖池里的老蛟龙。帝舜连续苦战了九年,积劳成疾,终于病倒在三峰石下。在他临终之时,大臣皋陶问他有何吩咐,他说:“不可厚葬,只要三峰石下选一黄土高地,瓦棺布衣掩埋即可。”

最后他手指三峰石上的天湖池,龙驾归天了。

舜死后,人们刻了块3000斤重的龙碑立在三峰石下。皋陶心想,此地太险恶,迁到大阳河边为好。启灵这天,碑太重,三十个壮汉都抬不动。这时,几只白鹤从天空飞临,两头大象从地上走来。大象用鼻子卷起墓碑就走,白鹤在前面引路。

当走到熊家山黄龙洞前时,突然,从洞里出来一个白发老人,笑着说:“生在帝王城,死在九疑山,白鹤来引路,大象来抬丧。”说完摇身变成一条黄龙,张牙舞爪,不让葬在这里。大象只好又向前走,过了马蹄坳,穿过大桑塘,来到一座大石岩前。这大石岩十分奇特,高300丈,直上青天。

岩形状似龙,龙角龙眼龙须龙牙俱全。山下西边有两口龙泉。白马仙人还将峰顶用乱石堆了一顶王冠,一条玉带放在山上。这真是龙潜凤栖之地。大象将龙碑一放,碑即入地3尺,端端正正立在中间。

于是,将帝舜龙体下了石坎,砌上瓦棺,成群白鹤,众四面八方衔来紫蚌壳,放满瓦棺,这就是“瓦棺贝冢”的由来。皋陶结庐为庵,一直守护在舜陵前。死后化作一棵青松,长在墓边石岩上,像一位将军威然屹立,侍卫着长眠地下的舜帝。

尧帝去世之后,舜帝办事更加谨慎,他征聘贤人辅政,立诽谤之木,设进谏之豉,让人民提意见,以改正自己的过失。他又让乐师制了九抬、九韶等古乐。因用箫笛演奏,故称"箫韶"。这种古乐,雍容典雅,清扬婉转,演奏起来,据说凤凰也会飞来起舞的。

舜帝本人也很爱音乐,他的古琴弹得好极了。有一次,他登上熏风楼,面对浩渺的百里盐池,弹唱着自己谱写的《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译成现代汉语是:

南风多么和薰啊,

可以解除老百姓的痛苦。

南风多么及时啊,

可以增加老百姓的财富。

舜帝到了晚年,因见自己的儿子不肖,便把天下禅让给禹。

舜的故事本来我只是探求其孝道可是没想到最后读出的却是天下,一个中华远古的天下,一个最初国的天下。

正如书中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不孝顺的人一定不能成就大事,这是我固执的思想,至今如此。所以我非但没有觉得舜孝顺的故事太过遥远高大反而感受到了一份亲切,因为能够从古至今流传几千年的故事一定有它流传下来的原因。

这个原因绝不仅仅是一个民间传说那么简单,对于考古专业的我来说传说的另一面便是最真实最鲜活的历史。

我还喜欢另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境内大家全都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可是却越来越少有人知道董永首先是一个孝子,大孝子。

董永家境贫穷,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帮助父亲种地拉车,父亲的意外去世,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拮据。他没有剩余的银钱给父亲置办后事,为了能够让父亲早日入土为安,本就孝顺的他就将自己卖给了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作奴仆,以换取银子安葬父亲。

那个大户人家的老爷,原本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看董永孝顺又贤能,就赠予了董永一万钱让他能够妥当地置办他父亲的后事。当时他并未将董永看做是他的仆人,他只是觉得自己帮助一个值得帮助的人罢了。

但是三年之后,董永行完了守丧之礼,很自觉地去到富人家里,打算做工偿还债务。在前去打工的路上,他在槐荫树下碰见了一位女子,也就是七仙女,说是要嫁给她为妇。推托不下,董永就答应了,并带着她一起去富人家里。富人没有想到三年过去了董永还会回来。董永对富人说:“当初我受了您的恩惠,才能够安葬我的父亲,这是对我的大恩德,我没有什么能够回报您的,只有尽心尽力的服侍您,为您做工,以此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富人无奈,恰好知道七仙女会织布,于是就对董永说“如果你一定要这样,那么就让你的妻子给我织一百匹锦缎好了”。于是七仙女就开始给富人家织布,不到十天的时间,一百匹锦缎就织好了。

董永拿回了卖身契,又成为了自由之身。出了富人家的大门之后,仙女对董永说“我原是天上的仙女,因为天帝被你的孝行感动,所以派我下来助你清还债务。”

董永卖身葬父的行为,感动了上天,玉帝便派他最喜爱的小女儿下凡来帮助董永渡过困境。董永是在他去主人家打工还债的路上碰到仙女的,仙女主动要求嫁给董永,并且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织成了三百匹锦缎,为董永还债赎身。

在唐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这个被天帝派下来的仙女是织女。因为织女是纺织的好手,而且仙妇在离去之时对董永说她是“天之织女”。在不同的神话传说中,天帝的女儿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天帝生了三个女儿,最小的女儿为织女,善长织布;还有别的说的就是天帝生有七女,分别代表七种彩虹的颜色。

董永老婆是七仙女的说法首次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之中,但是这种说法更被人接受,在现今人的普遍印象之中,织女和牛郎是一对的,董永和七仙女是一对的。

传说天帝有七个女儿,她们下凡游玩的时候,七仙女紫儿与董永相遇,并在槐荫树下私订终身。但是神仙是不允许谈情说爱的,更别说是天界最受宠的小公主与凡人之间的爱情了,七仙女的行为触犯了天规,被王母抓回天庭,剃去仙骨,贬为凡人。

在这里,七仙女不是奉命下凡帮助董永解决困难的,而是爱上了董永。董永和七仙女之间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故事也是因此被众人所熟知,也从此人们普遍认为七仙女是董永的老婆。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黄梅戏天仙配的故事众人皆知,戏里描绘的生活也是古往今来很多人向往的。这则故事的发源地是湖北孝感。

湖北孝感市孝南区的中心地段坐落着一座董永公园,它以东汉时期的名满天下的大孝子董永为主题人物,结合了历朝历代的民间传说。董永公园里有着一座座亭台楼阁,水榭小桥。其中最吸人眼球的则是园子里那一棵树冠如蓬,古朴苍劲地老槐树,董永和七仙女的百日姻缘就是由它见证的。

传说天帝之七女不甘仙界万年孤寂,思恋凡间的红尘爱恨,于偶然之际碰见了孝子董永,一见倾心,便让槐树做媒,与董永成亲。

然而老槐树在激动之际错将百年好合说成了百日好合,使得董永和七仙女之间只有一百日的缘分。所谓的“一夜夫妻百日恩”就是出此而出的。

其实历史上对董永故里的记载有很多,几乎遍布整个中国。东汉时期的武氏墓群石刻以及《孝子图》、《搜神记》、《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文大辞典》中都指出董永是汉代千乘人,也就是现今的山东省高青县。但是由于高青县的县志之中没有任何关于董永的记载,而与其相邻的博兴镇则对他有着诸多记载,并且在博兴镇的县志中对于董永墓也有记载,所以更多的学者认为山东博兴县陈户镇董家村才是汉孝子董永的故里。

而这就更是考古专业的专业的事情了,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传承,美好生活的传承。

从小到大看过太多感恩的小故事,古代的现代的都有,感恩是一种品行,世代传扬,从众多历史上感恩的小故事中均可看得到,有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也有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感恩故事,每一件件小故事,传承着却是感恩的大道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无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无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278章 搜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