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自由被囚禁

第399章 自由被囚禁

一个人如果只能蜷曲着不动,只能依靠着怪梦和猜测与担忧活着,那么一定是悲哀,不管他内心有多强大多博学。

因为自由才是最可贵的。

自由可贵然而很多人其实却一直在逃避自由,逃避自由有人写成了一本书,主题便是’自由’,那我们肯定先要把‘自由’定义一下。哲学家认为:自由,就是一个人不被强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

而弗洛姆一上来就提出:自由是伴随着人的个体产生而出现的概念。

什么意思呢?

弗洛姆举了一个例子。当婴儿出生之前跟母亲是一体的,通过脐带连接,那这个时候婴儿肯定是不自由的。出生以后婴儿和母亲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但这只是生理上的分离,在心理上婴儿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依赖母亲。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才逐渐独立,脱离母亲,成长自我,获得自由。这仅仅是个人的成长过程。但其实人类整个进化历史跟婴儿很像。

人类原本从猿猴进化而来的时候就是与自然一体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类慢慢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开始慢慢脱离自然开启了人的个体化进程。

但越来越大的自由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弗洛姆认为有两方面。

首先积极的方面自然就是让人摆脱了以往的束缚,让人成为自己的主宰,培养理性和创造力。

其次消积的一面是这种自由让人失去了原有的归属感的安全感。让人感到孤独和无能为力。就好像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婴儿在妈妈的怀里会感到很安全。

就算即使很多人成年以后依然还是会依赖母亲有恋母情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不想抛弃这种归属感。

比起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未知和危险,他宁愿躲在妈妈的怀抱里。

那么我们无法忍受这种孤独怎么办呢?

弗洛姆指出,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条是前进的路,就是发展内心的力量和创造力。完善自我人格,实现以独一无二的自我为基础的积极自由,在此基础之上和世界进行交流。

另一条是后退的路,为了摆脱孤独,重新获得安全感,放弃个体独立,重新回归母体。

虽然弗洛姆提出有两条路可以走,但他明确指出,后退的路是行不通的,只有前进的路可以走。因为人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人是不可能回到母亲的子宫里。人类也回归不到原始社会。

就好比现在的“妈宝男”或者有严重恋母情结的人我们都不会认为他是一个正常人。

但通过弗洛姆的观察发现,前进的道路虽然真实,但是困难重重,后退的道路虽然虚幻却非常舒适非常容易。所以这样一前一后的选择就是整本书的核心内容。而选择后退的路就是本书所讲的“逃避自由”。

为了摆脱这种无力感和孤独人们都会怎样逃避自由呢?

这就是书中讲到的第二大重点人们重要的逃避机制和因为逃避自由所产生的后果。

正因为我们不能回到母亲的子宫里,人类不能退回到原始社会所以人就会寻找一些心理上的替代机制。这就是本书中讲述的逃避机制。

书中弗洛姆一共列举了三种主要的逃避机制。

放弃自己的独立倾向,去外界寻找一个权威,通过和这个权威结合,臣服与这个权威,建立一种新的纽带,来找回归属感和安全感。

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也叫做受虐倾向,他所依赖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个团体或者是一种抽象的存在。

但不论对象是什么受虐者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消除自我,摆脱掉自由的负担,通过与强大的权威建立联系来重新得到安全感。同理施虐者与受虐者也是一样,只不过这类人群倾向于自己建立权威让别人依赖自己,甚至会攻击和伤害他人。

但反过来施虐中同样依赖受虐者。就好比一个被虐待的妻子如果说:我受够了,我要跟你离婚。丈夫肯定一下子就承认错误,让妻子不要离开。但当妻子以为会有所改变的时候,丈夫还会继续施暴,如此循环往复。这种例子我们在一些家庭中和法制节目里会见到很多。

这两种人格看似是两个极端,实则是紧密交织的两个个体。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因为无法摆无法忍受的脱孤独和软弱。这种形式往往会假借爱的名义,实际上不是。所以如今社会上年轻人之间的恋爱大都处于摆脱孤独而并非实则上的爱。

既然这个世界让我感到无力和孤独,那我就干脆摧毁这个世界,虽然摧毁了世界后,我仍然鼓孤立,但这是光荣伟大的孤立,因为外在的威胁已经被我消灭了——这就是破坏欲产生的逻辑。

但在现实社会中肯定不能摧毁整个世界了,所以他就破坏那些让他显得弱小的对象。破坏欲一般很会伪装,他们都会被伪装成义务、爱、责任等等。

比如:情侣之间,女方要求男方杜绝联系所有的其他女生或者在微信里看到异性就要拉黑。理由肯定是因为我爱你,你要表示你的忠心等等。实则是女孩无法面对自己心中对孤独的恐惧而产生的破坏欲。

一个人为了克服孤独,会把自己变得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使个人融入环境,个人放弃了个性,成为一个机器人,和周围其他的几百万机器人一模一样,也就不觉得孤独和焦虑了,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放弃自我。

这里弗洛姆提到了人的潜意识,他指出现在的人都是在机械一般的生活,人们以为生活都是自我选择,但其实人们在逃避自由的过程中已经慢慢的被伪思想代替了真思想。

最后是弗洛姆些这本书在当时社会所阐述的中心思想,就是为何二战时期欧洲会产生纳粹这种集权主义。但这对于我们现代人已经不再重要。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本在当时深挖为何会产生纳粹集权主义的书,在过去了这么久之后他所用的理论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

结语

其实书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勇敢去追求自由,而不是逃避自由。

人类追求自由是生来的本能,但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逃避自由。只要用心去培养自己的’向心力’,强大自我。

勇敢面对前方的未知便可以。

虽然弗洛姆提出三大逃避机制,但其实放宽眼光来看也就只是我们在追求自由道路上的’稍事休息’而已。得到弗洛姆老爷子的点拨之后拍拍袖子上的尘土,继续阔步向前。

我记得泰戈尔写过的一段话,大致意思:一个富翁的富有并不表现在他物质奢华的资产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有实力买下一个大大的空间来布置他的生活庭院,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用来休闲。

同样,一个人的心灵也需要这样的广阔空间,来容纳思想的自由。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应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领土和空间,一个避开世事纷扰,让心自由飞翔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容量越大,就越能体会到自由的感觉,活得也就越轻松。

就像我们生存的空间一样,谁都知道,住房越大越好,所以人们才拼命挣钱想要买个大房子。

这就是所谓的心灵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没有期待,没有失望,没有痛苦,没有忧伤,没有怨恨,没有怀念,没有牵挂,没有不舍·····

畅想在心灵的大空间里,有着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静谧无人,只有自己。

在花园里有一棵高耸入云的梧桐树,坐在梧桐下高高的秋千中,轻盈随风荡漾,听着风在耳边呼呼而过的声音,享受着温暖阳光的轻轻抚摸,轻嗅着繁花袅绕而过的幽幽香气,在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情景中,静静地观照自己的内心,诚然面对自己的心结。

要使人自由,先让心自由。看过这句话,心中不免发问: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得到心灵的自由呢?看起来,我们似乎都是自由之身,我们没有囚禁没有被束缚。

可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确失去了真正的自由。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心灵的挟持中,我们的心被追逐的欲、无尽的物、难耐的情所牵绊。所以,我们感到一点不自由,这就是所谓心灵的束缚。

一位女画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我的丈夫成为一位国王,身为王后的我可以一辈子住在奢华的宫殿里,仆婢成群,锦衣玉食,但需要我付出的代价是从此不能画画,那么我情愿做一个流浪者,背着我的画夹游历世界,去感受自由无羁生活,也绝对不当什么尊贵的王后。”

有趣的一句话透出了一个人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真正心灵自由的一种“不在乎”的状态,有智慧的判断,又有果敢的行动,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别人要什么,不苛求自己,也不强求别人。所谓心灵自由,不是真的逃避现实,也不是隐居世外,是敢于面对一切正视自我的姿态,不在于你是职场中人还是全职太太,它和人们眼中所谓的成功毫无关系,只看你的内心,是不是真的平安喜乐。

心灵,有时真的需要思索空间,这种思索不是物欲的挂念,而是一点点去触摸生活,感受生活,领悟生活的美丽之处。

在这变幻无常的世界,我们的心灵在不得已间经历着各种桎梏的束缚,经受着若与乐的不断更替,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地自我调整,把心灵解放出来,给心灵以自由,因为我们的心灵自由了,人生就有幸福感了。

而我的心灵也仿佛因为母亲的离开而被囚禁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无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无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399章 自由被囚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