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史前大洪水

第407章 史前大洪水

灭绝和传承是一对相对用词,灭绝可以带来另一种新生,传承则是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如今的人类历史文明不超过7000年,为何发现速度如此之快,从最初的农业生产到如今的高度信息化,甚至到了进军太空。虽然如今的科技水平相对以前来说,确实提升了不少,但是很多古代遗迹就算是利用现在的科技也是很难造出来的,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人类之前,可能已经存在了其他的人类文明了。

玛雅文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真正的玛雅文明已经消失了1000多年了,而考古学家在中美洲发现玛雅人时,在公元2500年前,而这帮人极大可能是从亚洲迁徙到了中美洲。

玛雅人的高度发达文明举世闻名,其中在天文学和数学上拥有极高的,从而让同时代的文明只能望其项背。

而玛雅历法能测算出地球年为365.2420,而现代测算出来的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而在几千年前如此精准的计算,不得不说,玛雅文明果然名不虚传。

而玛雅人真正巅峰时期是在公元250年至900年间,在接下来的900年后,这个文明就突然消失了,不少的考古学家都没有搞明白怎么回事,难道飞到太空中去了?

对于玛雅人的高度发达的文明不免让人联想到史前的人类文明时存在的,因此在印第安文明中就曾记载过这件事情,地球上曾经是出现过4代人类,只不过第4代文明毁于洪水之中。

还有一个可以佐证,就是在全面地区文化之中都存在一个远古时期的洪水传说,像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古玛雅,其中大部分人是违背了神的意愿,从而神明用洪水来惩罚世人,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去查阅一下资料,这篇这里就不列举。

这次的洪水可能是史前文明的终结者,大多数文明都逃过次劫,只有仅存的一些人,就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传说罢了。

这里面紧接着便衍生出一个十分重要又神秘第问题,为何几乎所有的古老文明都有史前灭世大洪水的传说?

真正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在世界各地的古老民族中几乎都有关于史前灭世大洪水的传说,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八千年到一万四千年左右,而在诸多的传说中,东方的大禹治水和西方的诺亚方舟最具影响力。

那么,史前大洪水真的发生过吗?

专家学者在神话传说中、在岩石中、甚至正在外太空寻找大洪水发生的证据。

然而,所有能够找到的证据都是一种推论,唯一能够得到的确切答案是:在人类文明兴起的前夕,都发生过大洪水。

那么究竟什么是洪水?

洪水一词,出自先秦《尚书·尧典》,指的是江河湖海等水体上涨超过一定水位,威胁有关地区的安全。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四千年的历史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治水”。

而在欧洲,最早的洪水记载是在公元前十五世纪,在西亚两河流域以及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关于洪水的记载,则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十世纪。

由此可见,洪水只有在威胁到人类社会生存安全的时候,才能称为洪水。

史前大洪水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发生在文明兴起的前夕。每一个文明在兴起之前,都有一段洪水的传说,也就是说只要人类文明兴起就会发生大洪水。

换言之,大洪水是与人类文明兴起相关联的,只要有文明兴起,就有洪水。洪水不淹那些游牧部落,或者渔猎部落,就淹那些种田的人。

人类最初的文明都是大河文明,都是在大河流域肥沃易垦的土地上发展农业生产,从而创造出辉煌的原生文明。

例如,在中国,现代考古所发现的新石器中晚期的文化,其分布的情况是星罗密布的,然而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特点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文明中心。

从文化到文明的变化,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史前大洪水。尧舜禹三代的治水,换来了大禹治水成功后,夏朝的建立。

玛雅文明、以色列文明等,面对洪水逃跑的,治水失败的都没有创造出原生文明,而是文明被毁灭,时代倒退。

直到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原生文明成功,在原生文明的影响下才兴起文明。没有原生文明的文明成果传播而至的那些文明,如玛雅文明只能消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历史学家或者考古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史前大洪水发生的证据,这是徒劳无功的。

因为大洪水的发生或许与气候的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可洪水之所以成为洪水,根源还是在于毁灭了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生存。

如果说,人类社会仍处于森林迁徙时代,那么就不会遭遇洪水。即便河水泛滥,即便洪水滔天,人类社会并不定居于大河流域,而是住在山区,依靠采集渔猎,刀耕火种为生。大水退了,我们就去大河流域刀耕火种,大水来了,我们就去山区采集狩猎。河水泛滥与人类社会又有什么关系?

只有在大河流域兴建了水利设施,发展了灌溉农业生产,定居了下来。那么一旦河水泛滥,就会淹没人类社会的家园和赖于生存的农田、那些水利设施也会被毁掉。这才会对人类社会的生存造成危机,发大水才会变成洪水。

定居下来,发生灌溉农业生产,正是人类文明兴起的标志。

对于史前大洪水,有很多推论。在我看来洪水之所以成为洪水,根源就是人类文明在兴起,因为大禹治水成功,才有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我看过一个详细的考古报告,2000年的时候考古工作者在堰塞湖下游25公里外发现了一个属于齐家文化中晚期的村落遗址,青海喇家遗址。

这是一处非常罕见的灾难遗址,种种迹象表明,4000年前的一天,有一种灭顶之灾突然降临,瞬间湮灭了生活在此的先民,他们平淡的生活被永久定格。

在遗址北区,考古人员清理出数十具古人类遗骸,其中一座房屋遗址东墙下,有一具成年女性骸骨,她背靠墙壁,面朝房屋入口跪坐在地上,右手撑地,左手怀抱一个婴儿,脸颊紧贴婴儿头顶。虽然已经无法重现她的面部神情,但后人还是能从她的这一姿势中,想象到这位母亲临终前的巨大恐慌和无助;

在她的西南方向,另一个成年女性的骨骸正面朝门口,双手向后张开,把四个孩童护卫在身后;

在他们的邻室,俯卧着一个成年女性的遗骸,她朝向房门,身躯下紧紧搂着一个婴儿,她的身后,还有一个背向大门,匍匐在地的儿童……

四千年前的瞬间,凝固成为永恒,在生命最后一刻,铸就了永不磨灭的人性丰碑。

如果积石峡堰塞湖超级大洪水属实,许多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包括黄河上游甘宁青地区的齐家文化为何突然衰落,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为何突然衰落,4000年前左右的黄河改道,以及大禹是怎样仅凭原始工具治水奏功的——大禹时代,大洪水的洪峰早已过去,洪水制造的新河道也趋于稳定,大禹的工作主要是处理一些小规模乱流,以及收拾烂摊子,自然较易收功。

这样一来,中国史前大洪水之谜似乎可以尘埃落定了。

然而事与愿违,积石峡堰塞湖大洪水提出不久就有多支科考团队进入古堰塞湖地区核勘,他们的调查报告纷纷指出,没有发现所谓史诗级大洪水发生的迹象,古堰塞湖的确曾经存在,但阏塞年代应在8千年前,而不是4千年前,并且堰塞湖从未溃决,而是经缓慢溢流,早在5600年前就逐渐消失了。

至于青海喇家遗址的灭顶之灾,可能是地震引发的附近山体滑坡或泥石流。一系列华北平原的古洪水调查,也未见到如此规模的大洪水遗迹。

没有考古研究就没有许多远古真相,尽管考古并不能揭开所有的历史谜团,但是对于人类和现代文明依然是不可或缺。

现在再看第二种可能,这种假说与季风有关。

春夏时节,随着海陆温差不断增大,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巨大的季风环流,环流如同雪球越滚越大,其边界进入中国,遇到大陆的干冷气团,冷暖交锋,形成降水。两种气团的交汇处就是常说的「锋面」。

在季风区,锋面可以带来大范围长时间的降雨,譬如冬季向夏季过度期间,锋面形成的降水带随着季风由南向北移动,5月份在华南,6月上旬到南岭-武夷山一线,6月下旬到长江,7月到淮河,8月抵达华北。

一般而言,锋面在一个地区滞留时间越久,该地降水就会越多,锋面到达不了的地方,则要相对干旱。

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充沛降水,是季风区发展稻作农业的保障,中国老话说「看天吃饭」,季风的任何扰动都可能造成雨季的推迟或提前,影响未来一年的收成,进而决定无数人的生死存亡。

因此农业文明的神灵崇拜一度蔚然,人类像无助的孩子,祭天地,祭风雨,祭四时,祭祀一切可以保佑风调雨顺的力量——这些力量的本体其实正是季风,他们祈求季风不要来得太早,也不要太晚,雨下得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寓言「杞人忧天」的原始印象,也许正与那个时代气候普世焦虑的隐射有关。

4200年前气候振荡,全球温度小幅度、长时间的下降,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面积缩小,曾经可以吹到新疆的东亚夏季风,变得疲软无力,抵中原辄止。

在季风强盛时,锋面迅速掠过中原地区,带去降水,并继续向西北挺进,均匀的洒落甘霖;

而今锋面却因为无力北上,赖在中原不走了,中原的降水自然大增。

有些年份,东亚季风过度衰弱,其北界可能连中原地区都无法抵达,雨带较往年大幅南移,长时间逗留长江流域。

降雨集中在一处,所以造成了长时间尺度、大范围的干旱,和短期内局部暴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无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无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407章 史前大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