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银缮建盏

第479章 银缮建盏

看来并不是我过度反应而是事出有因,当然不是特异功能只是一种感觉,感觉到杨行身上有一种气息,一种平江府的气息。杨行并不知道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本身我也几乎没有行李所以很快就收拾好了,跟老板老板娘再次感谢道别然后离开。

两个孩子很懂事的最后跟老板娘阿姨抱抱挥手告别,这时候她们俩才真正感觉到平安的温暖才确定那个阿姨是个好人。

重新上车我和两个小孩子坐在后座,杨行这种人当然除了咖啡馆意外还有别的房子而且距离咖啡馆很近,同一个胡同,走路三分钟,遥相呼应。房子是二层小楼,外表看比不得雨花别墅但是走进去却干净简单温馨,尤其是原木古朴的地板走上去很有质感也很有年代感。

两个小孩子居然很喜欢这里放下就自己乖巧的玩耍了,当然不敢乱动只是在客厅,还是杨行跟我一人领着一个才参观了一下整体。

房子一楼两个卧室二楼一个卧室,小孩子就睡一楼左边的主卧,采光很好,我们回来的时候也才中午12点而已。杨行马上亲自下厨准备饭菜我则把两个乖巧的小天使叫到身前,“这里是舅舅给你们找的新家,这个房子虽然不是舅舅的但是杨叔叔是舅舅的好朋友,你们也喜欢他是吧?”

“你们暂时跟杨叔叔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舅舅回北方去接妈妈好不好?”

“不怕,乖,舅舅不是现在就走,舅舅过两天就走,舅舅晚上还跟你们住一起,咱们拉钩!”

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学会的哄小孩子,两个孩子眼里当然有恐惧和不安但是这所房子带给他们的安全感还是很强的,何况杨行的确是个温和的人,孩子们跟他还不熟悉但是也不怎么怕他,跟他也敢说话,叫叔叔。

叔叔比舅舅要远不少,去接孩子的路上杨行跟我商量过想请一个最好的家庭保姆照顾两个孩子。

我说不用了,要他自己照顾。

很快午饭做好了孩子们吃的很合胃口然后就回自己的新房间两个人抱着睡着了,因为她们太累了太累了。

杨行的身份正式转变,成了临时奶爸,我没有更多祝福的,也没有威胁,只说了句,“两个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命。”

足够严重也足够重,接着我回了咖啡馆,运气很好的赶上了周末杜小丙整天走在,我找她有事。

我们再次来到天台,“我马上就要离开金陵回到北方,那边有我没做完的事情,两个孩子杨先生照顾不过来,你有空的时候就过去帮帮忙。”

我说这话的时候内心是有把握的,因为杨行那边房子的一楼有杜小丙的房间,虽然我弄不清楚为什么但是无疑两人之间的关系很亲近。

杜小丙笑了,“杨先生是我亲叔叔,我跟妈妈姓所以姓杜。”

她似乎知道我内心猜疑担心什么,一下子击中要害,很厉害,我没有笑,抬头看天,长长呼了口气,“原来如此。”

我的全部回应就只有这四个字,因为四个字已经足够,杜小丙拍拍手踮起脚尖,“我免费帮你照顾小朋友有什么好处?你知道我还是挺现实的,不像你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移。”

我知道她在开玩笑但还是很认真的回应,“你直说要什么。”

杜小丙撇撇嘴,“我好像没什么好要的,我要的我都已经有了,我没有的你也给不了我,所以……我什么也不要了。”

我早有准备,抬手从衣兜里拿出一个建盏,我亲手从一个收藏家手里购买的残缺的建盏,又亲手银缮好的建盏,平常爱不释手,现在当作礼物馈赠给杜小丙。

我们现在喝茶的方式据说是明朝才出现的。之前的就不说了,李唐时期,是把茶加入佐料和调味品一起煮来吃的。两宋时期,不再加入佐料,但还是把茶叶研碎,还是把茶渣一起喝掉的。

两宋时期盛行斗茶,方式类似现在的喝红酒,看沸水浇注,茶叶泛起的白沫,以及挂杯。因此,对茶盏的颜色要求就是要深,建盏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后来,我们喝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建盏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日本,建盏备受推崇。

日本把建盏称为天目瓷,奉若珍宝。一种说法是因为当时是从浙江天目山出发,去的日本,因此把这种瓷器称为天目瓷。日本现在有一个曜变天目瓷,是日本的国宝。曾经去过建阳,和许多曾经因瓷器辉煌过地方一样,当地依旧在生产建盏。但说的不客气点,却是在吃老本。出产的建盏良莠不齐,可还是藏不住那股傲气。

实在要不得,却也缄默不语。现在,有人开始喜欢这些曾经辉煌过的瓷器,是好事。无论怎样,毕竟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些优秀的事物才会继续发展,不至于消失。

所以说到建盏不能不提到宋代的茶文化,建盏的产生和发展和宋代的茶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说建盏是宋代茶文化的产物。

宋代的茶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首先是因为在宋代、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经济、文化相当繁荣所致;其次是由于宋代的皇帝都比较爱好饮茶,如宋徽宗还亲作《大观茶论》,宫廷里常举行大规模茶宴,上行下效,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再者,许多文人组织饮茶团体,进行茶艺著述,并创作出了大量的茶诗、茶帖、茶画,使茶文化与相关艺术正式结合,也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而且民间的点茶和斗茶之风的兴起,把茶艺推展到广泛的社会层面。

如果说唐代茶文化更重于精神实质,宋人则把这种精神进一步贯彻于各阶层日常生活和礼仪之中。这个时代,它不但继承了唐人开创的茶文化内容,并根据自己时代的需要加以发展,同时为元明茶文化开辟了新的前景。

宋代“斗茶”活动风靡全国,从高踞于庙堂之上的达官贵人,到行吟于泽畔山边的文人墨客,从策肥御轻的公子哥儿,到车水卖浆的平民百姓,无不以斗茶为乐事。

这种斗茶风气的形成,有二个因素,一是因为宋代在理学思潮的熏陶下,重视人的内省功夫,通过内心的沉思,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净化,而庄严肃穆,澄心静虑地面壁参禅式的斗茶,是一种很好的净化方式;其次是因为在宋代,美学思想发展呈现出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主体意识的突出,饮茶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诗意的消遣,而是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因为生活即是表现。

也许正是因为没有什么伟大的东西可以表露自己,所以斗茶者才在茶事上不断的完善自己,形成了在工具、材料、斗法上都不厌其精,不厌其巧的“斗茶”习俗。

宋人的斗茶过程分为四步首先是熁盏,即预热杯盏。

“凡欲点茶,先须盏令热,冷则茶不浮。”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为调膏,即往盏中挑入一定量的茶末,注入少量沸水,调和成浓稠膏状。

第三步为点茶,也是斗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即往盏中注入沸水。注水时,要求水自壶嘴中涌出呈柱状,注时连续,一收即止。

最后一步为击拂,就是用一种类似小扫帚状的茶筅搅动茶汤,使之泛起汤花。衡量斗茶的胜负主要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均匀度以及茶盏与茶汤相接处的水痕。汤花均匀、色泽鲜白为上品。

汤花长时间紧贴盏壁而不退散,是为上好,称为“咬盏”,而汤花散逸较快,则称“云脚涣乱”。这种斗茶方法,对茶盏提出了要求一要茶盏的造型有利于察看斗试的胜负;二要茶盏不易散热,耐热;三要能够衬托出茶色的鲜白。

而建盏的造型、胎质和釉色都符合这种斗茶的方式,这样随着斗茶的流行,建盏也随之风行起来,文人墨客争相购之并以此为荣。

“银缮,宋代官窑建盏,这个太贵重了我不能收。”杜小丙也是识货之人马上拒绝,神情开始严肃。

“我只有这个,所以你必须收下。”我的态度则更加坚决神情更加严肃。

“喂,送人礼物还可以强买强卖么?你都可以随便拒绝我的资助我当然可以不收你的礼物,这跟你有多少好古董没关系。”杜小丙反抗,不过很快脸上又恢复了笑容。

显然她并没有真的生气。

“这个建盏并不名贵,因为它是我用很多别人不要的建盏碎片银缮制成的,不是完整器物也不是一个残缺器物银缮而成。当然那些建盏碎片收藏家和商人们也舍不得扔掉,我因为帮人银缮所以以合适的价格买了一点碎片而已。”我解释的颇为详细,建盏银缮代表我的感谢和诚意与诚信,与贵重与否无关。

“你这么说也没错不过对你来说这个建盏就很珍贵,君子不夺人所爱,你明白吧?”杜小丙歪着头做我的工作。

“对我的确挺珍贵,但是我手艺还在还可以再银缮一些碎片成为一个新建盏,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收下。”我的想法当然不会改变,我从小就是个固执的要命的家伙。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无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无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9章 银缮建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