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适得其反

第520章 适得其反

教授本来对我来说是几乎每天都能看见都要打交道的一个熟人,尽管他有些怪异但是对我还好,因为怪异所以平日里也不喜欢说话,其实就是在课堂上他都不喜欢说话。

一个聋子不喜欢说话喜欢安静在任何人看来都情有可原,但是如果一个教授特别不爱说话那一定是性格方面的问题了。

所以跟他在一起我居然会有一种自己才是正常人的感觉,这感觉很好很踏实,我们两个能如此和平相处的重要原因也在于此,我从来不问为什么他从来不管我课外在哪里做什么跟谁在一起。

也就是说我们两个虽然看起来形影不离的亲密模样实际上却是各不干涉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两人影子,两个只在固定领域产生交集的影子,这便是我跟教授之间的真实关系,这种关系外人肯定无法想象更加无法理解,除了我们自己没人知道,杜小丙自然也不知道。所以她很奇怪我没进过那道门。

她在想着打电话叫来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开门,其实并不难。

“里面是电脑控制么?或者就是电子电路版,我来吧,我要找些工具,大概一刻钟应该能够搞定。”杜小丙很快又放弃了请求外援的想法决定自己亲自动手丰衣足食。

实验室里工具现成的,我一直没动,没动的意思就是不主动出手帮助也不阻止,表面上看处于中立状态暗中却是支持和纵容,因为我也想或者必须打开哪个神秘的房间一探究竟。

只是对于杜小丙这个考古系女生能否在一刻钟内利用手中简陋的工具打开指纹锁十分怀疑,不是不相信她的天才而是天才不是全才,天才只是在某一方面特别擅长而已并不是面面俱到什么都可以为所欲为。

果然我的猜测是对的杜小丙一刻钟之内没有打开那道防守严密又高科技的大门,但是她似乎又没有输掉。

“指纹锁可以解开,不是很麻烦,我刚才探测了一下门口面还有两道机关,类似于古墓里防人盗掘的机关,杀人的机关,而这两道机关跟指纹锁相关联,只是解除第一道指纹锁没有用,必须同时解除第二道第三道机关才能安全顺利打开房门,否则恐怕不光我们两个没什么好果子吃我甚至觉得这栋小楼都保不住。”

“所以教授不让你进去也可以算是保护你。”

杜小丙的话让我有些心惊,到底里面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让教授居然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机关设置?

但我还是故作镇定的安慰额头见汗的杜小丙,“没关系天才不是全才,我们不进去也没什么损失。”

杜小丙则一副十分不认可的模样,“天才不是人才,那文品还不是人品呢?这道门里面肯定隐藏着教授不可见人的秘密,打开它你才有希望。”

杜小丙的话我看的清清楚楚,我没有回应,没表示赞成也没表达反对,因为我在高中的时候那个总是默默照顾我的语文老师曾经说过这句话,天才人才文品人品的事情。

虽然我内心坚信教授是正义无辜的,但是我也没办法强迫杜小丙跟我同样的坚信,她有她的思维她的经验她自己个人的想法。

她没有干涉我我也尊重她。

记得那位语文老师说读懂古诗词,先得读懂古诗人。但今天的我们,看待历史人物,却掺有太多主观情绪,习惯以偏概全,喜欢先入为主,最容易犯大概三种错误。

我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反正直到现在我也颇为赞成他的分析和归纳。

一是以今天的标准评价古代的诗人,有位知名历史学家曾写过一本书叫《李白与杜甫》。书中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杜甫可以称为“诗圣”,但绝对算不上“人民的诗人”。

他的理由是,杜甫的诗文,都是站在朝廷的立场,替统治者发声。

时危赋敛数,脱粟为尔挥。

相携行豆田,秋花霭菲菲。

……

主人长跪问,戎马何时稀。

我衰易悲伤,屈指数贼围。

劝其死王命,慎莫远奋飞。

这是杜甫的《甘林》。

遍地狼烟,税赋重于山。杜甫同情诗中的老者,拿出自己的粮食,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但同时,他也郑重提醒:“一定要听从朝廷的命令,做一个安分守己的顺民。”

路经新安时,杜甫遇见军队抓壮丁。

他上前安慰村里的老人:“别担心,孩子们的徭役都很轻,而且这是正义之师,主帅会像父兄一样,爱护他们的士兵。”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从这两首诗看,历史学家的评价,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杜甫虽然同情穷苦百姓,但他将改善百姓处境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统治者的英明神武和励精图治上,不支持民众任何形式的斗争和反抗,甚至在多个场合,充当官府说客,希望大唐的百姓,永远效忠朝廷。

杜甫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他是名门之后,始终以家世为荣,以天下为己任,从小便立志“致君尧圣上,再使风俗淳”,尽管半生贫病加交,颠沛流离,先历战乱,后遭贬职,但忠君爱国之心,至死不渝。

不只是杜甫,所有的古诗人,一旦身处乱世,在同情百姓之余,更多的言行,都是在拥护天子、支持朝廷。

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心系苍生、忧国忧民,这是时代的局限,与诗人无关。

即便最具民本思想的孟子和荀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也不过是以施行仁政的名义,来巩固君王的统治,与今天的民主意识,不可同日而语。

圣人尚且如此,何况这些一心想成为天子门生的读书人?

当然不能用民主社会的标准,来评价封建社会的诗人。

再者,对于杜甫来说,他用尽满腔热血,追随朝廷,关注百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终年都在为民众担忧,一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就焦灼万分,这份赤子之心,足以感人至深。

为此,历史学家也题过一副对联,评价极为中肯: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二是简单粗暴地给诗人贴“标签”,唐宋时期的文人,大多命运多舛,仕途坎坷,有的甚至布衣终老,死后都无钱安葬。

于是,有人便给这群落魄书生,统一贴上“怀才不遇”的标签。不管是科举落榜,还是被贬外放,都认为是帝王之失、朝廷之过、时代之错。

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孟浩然,唐朝诗人中“仕隐两失”的典型代表。一边自称“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向往竹林七贤般悠游自在的生活;一边又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埋怨天子没有识人之明,最终“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据现存史料记载,孟浩然的一生,至少错失了三次良机。正经赶考,他未能及第;面见玄宗,他出言不逊;刺史约他进京,帮他谋取功名,他却喝得酩酊大醉,耽误了行程……

很明显,孟浩然的确“怀才”,但并非“不遇”,他的悲剧,是性格使然,与时代无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首《登幽州台歌》,写尽了失意者的孤独与寂寞。

年轻的陈子昂,曾深受帝王赏识。

进士及第后,武则天见他博古通今,文采斐然,便授为麟台正字,不久又改任右拾遗,并在诏书中大为褒奖,称“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

但是和玄宗优待李白一样,武则天欣赏的,也只是诗人的文章,并没有依仗他经世济时,治国安邦。

正因为如此,陈子昂的诗句里,既有“不遇”的悲哀,“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日复一日,幽兰无人识;也有“知遇”的不幸,“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木秀于林,才高必累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一生,不是简单的“怀才不遇”,还有“遇而不得”和“得而不幸”。

这般错综复杂的生命体验,又岂是一两个标签能讲得清、说得明?

三是将诗人“偶像化”甚至“神化”。

有些人执念太深,极度迷信“文如其人”,总认为才华超群的诗人,也必然无所不能、近乎完人。

看到宋之问出卖好友、骆宾王情商堪忧、韩愈胆小恐高、王勃杀害官奴的故事,他们便怒不可遏,奋起而攻之,痛批作者捏造事实,歪曲历史。

真是冤枉作者了。

诗人不是超人,做不到十项全能。

李白从小志向远大,不仅要做官,还要当宰相: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但他放旷不羁的性格,还有纵酒浪迹的习惯,连番得罪天子和高官,即便待诏翰林,终被赐金放还。

“安史之乱”中,李白加入永王幕府,声称他若出手,平定叛乱的事,绝对易如反掌。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这般自视过高,简直荒诞可笑。

果然,永王兵败如山倒,李白不仅未能建功,还以附逆之罪,被流放夜郎。

种种迹象表明,他虽然是文学上的天才,但政治上的能力,却与平民无异。

当然,“诗仙”的地位,不会因此有半点动摇,千百年来,李白的诗歌成就,依然无人能出其右。

诗人更不是圣人,做不到高才全德。

晚唐的温庭筠,曾担任国子监博士,主持秋试。

他对所有考生,都一视同仁。

放榜之日,他办了一件大事,将考生的作文和成绩,同时张榜公布,告诉朝廷和百姓,本次大考是“以文判等”,而不是“看人给分”。

此举深受寒门学子欢迎,却因为无视潜规则,得罪朝中权贵,几个月后,温庭筠就被赶出了京城。

以半生仕途为代价,换取一场考试的公平,温庭筠的这份胸襟,令人肃然起敬。

但谁又能想到,铁面无私的温大人,也曾经是问题青年,甚至劣迹斑斑。

他连续多年在考场之上捉刀代笔,帮人作弊,最终以“扰乱科举”的罪名,被朝廷拉入黑名单,终身禁考。

入仕无望的温庭筠,先是流落江湖,后又求职幕府,还在扬州的青楼,屡番醉酒闹事,被巡街的武侯打碎了牙齿,一时斯文扫地,“人皆鄙之”。

直到花甲之年,在宰相徐商的关照下,他才进入国子监,谋了一份差事。

这样的温庭筠,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

但行为上的污点,丝毫不会影响,他对晚唐诗词的贡献。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千万恨,恨极在天涯”,这些经典名篇,一直在流传。

天才不一定是全才,文品不等于人品。

如果崇拜一个古诗人,就看不见他的缺点,还不允许有任何差评,那么他的形象,只会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虚幻。

如此,又怎么能够走近和读懂古诗人?

恩格斯曾说,“歌德和黑格尔各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是至高无上之神,从学术成就而言,歌德与黑格尔已经达到巅峰。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和普通的德国人,并无二致。

古诗人也是如此。

他们用如椽巨笔,写就经典无数。但只有完美的作品,没有完美的个人。

褪下诗人的光环,他们也是普通人,能力会有欠缺,性格会有短板,道德也可能不完美。这才是历史人物的本来模样。

其实,包括古诗人在内,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对他们的评价,不能一味神化,也不能全盘抹杀,更不能简单、粗暴地贴标签、画脸谱,以致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有将他们拉下神坛,复原为身边的普通人,以平常的眼光审视,以对等的身份交谈,像结识朋友一样,欣赏优点,包容缺点,然后,才有可能走进他们的内心,读懂他们的人生。

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几乎不去主观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因为我们不曾经历那个年代我们不曾是其亲朋好友故知,不要说古代的人物我们很难全方面的去了解和评价,就是现在我们的身边人我们的家人,我们最爱的人最爱我们的人,我们很多时候都无法理解。

我的母亲我真的理解么?

更不要说已经疏远十几年的父亲。

我非常喜欢孟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没把握都做不到都不喜欢何必主观的强加于别人身上。

因此面对杜小丙对教授人品的突然怀疑我没动声色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我可以一起寻找证据可以一起揭开谜团,但不能用自己的主观强横的坚持强加什么。

我是个坚强的人,骨子里却并不固执。我很强横但不是不讲道理不是不懂得尊重别人。平日里是我与人接触太少,身边唯一能交流的只有韩城而已。

平常的计划例如吃什么去哪里做什么买什么大部分都是韩城在规划在主动,我很少反对,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尊重韩城这个唯一的大学朋友。

那么现在我尊重杜小丙对我的救援保护尊重她自己的思路态度,好在杜小丙并不会恶毒的主观认定,她只是怀疑只是跟我一样想要找到答案,找出事情的真相。

她可以选择问家里人,那是一种愚蠢的方法,那么她还不如靠自己靠我们俩。

“有一点我要说明,不管我们最后能够发现什么或者什么都发现不了也改变不了一点事实,教授对你从来都是慈祥的关爱。我知道慈祥用在教授身上很不适合,但是那是对别人,对别的所有人不是对你,对你他真多事慈祥的关爱,也许他在潜意识中扮演一个父亲的角色吧。”

她没有提及我父亲的任何细节,只是通过她的眼神看得出她对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十分了解,知道我们相处的很冷漠没什么父子亲情更不要说天伦之乐。

杜小丙的聪明是真聪明,她知道什么事不能提什么事可以讲,什么事在什么度什么事到什么层。

她不是耍小聪明她是要真的跟我一起找到答案,那么有一句话我就不得不说了。

“之前有个人与你情况大概相同,我们在一起接触了一周左右然后她就活不见别人死不见尸,虽然不是那种直接失踪也差不多,你很清楚继续跟我一起调查下去会是什么后果,这种后果你承担不起我也不么能要你承担。”

杜小丙笑了,笑的很开心,满不在乎的样子,“你一直都是假扮成坏人的好人,我知道这点,我说了我这么做也不完全是为了你,首先是挽救自己的家族然后才是帮你做点什么,这种利人利己的事情我没有任何理由停下来。”

“我的安全你放心,我的家族有能力在国内任何一个地方保护我的周全,只是如果真到了那种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你保护我,你只要对这点提前有精神准备就可以,别的就不要再提。”

“本来我应该跟你好好聊聊深入谈谈,但首先你不是那种因为这种事多言的人,其次我们也根本没有那个时间精力和心情,我们必须尽快打开那道门找到一些重要线索然后离开金陵重回北方。”

“是的,我决定跟你一起去牛河梁了。”

我非但没有完成蔺相如的激将法,非但没能阻止反而更加严重的把眼前的天才少女拖下水。

只是这是她自己的选择,我尊重,同时不代表我放弃我的观点,我们的特别合作关系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的手里才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无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无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520章 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