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说书人

第561章 说书人

凌晨一点零七分的时候,我和杜小丙似乎正在陷入到别墅豪车购买争端当中,突然车窗一阵震动,有人敲门!

这个时间是谁?

要干什么?

紧接着我就闻到一股微弱的味道,一股乞丐的味道,我没有任何贬低和瞧不起乞讨者的意思,只是因为他们经常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一个月两个月不洗澡也正常,所以他们身上的味道特别明显特别浓烈。

这种情况下第一不能让杜小丙处理第二不能轻易开车门,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没人过一会外面的人感到无趣和没有希望也就离开了。当然还有另外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外面的乞丐还是看到了车里的一点灯光因此他决定过来讨点东西占点便宜。因为车里的男女很可能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而大半夜不去酒店躲在车里。

第二种可能是投石问路,乞丐只是受人指使试探一下车里是否有人,毕竟是金陵拍照的外地车,确定没人之后窃贼就会过来下手,至于偷车的可能性不大更多应该是觊觎豪车里的财务。

我杜小丙很有默契的在等待,等待乞丐离开,可是他并没有反而是越敲越厉害越急促,杜小丙忍不住皱眉,我抬手将手机还给他然后对着她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告诉她我来处理。

我很确定外面不是一直在追踪寻找我们的敌人,通过脚步的震动和敲窗的震动分析出来的,我确定自己不会错。

我就在副驾驶打开车门迅速关上,我的策略很简单,给十块二十块打发走就可以了,可是当我看清楚敲窗人的时候有些发愣,虽然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头发因为许久未洗而龙飞凤舞,但是他陷入不是一个乞丐。

他身上背着一个大大的背包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凌晨夜色微弱路灯灯光之下戴着一副古老斑驳的老式墨镜,他是个瞎子,是个说书人,我确定。

我小时候差点被送去跟一个陕西的说书人去学艺,是父亲的主意,他唯一一次干涉我的人生,他认为我不会像正常孩子那样完成学业他认为我最好的归宿就是学一门说书的手艺,总不至于没饭吃饿死总算有一门手艺。

结果自然被母亲严词拒绝,可是他还不死心接连几次邀请那个说书人去我家说书,大概是希望我自己自觉喜欢上这个会讲故事的大叔然后自己主动跟着走,可惜我离不开母亲对于外人怀有本能恐惧,他自然没有得逞。

眼前的不是大叔而是老爷爷,但是我一眼就认出他就是十几年前父亲介绍的那个说书人,在遥城陌生小城凌晨的夜色之中他居然重新找到了我。

我内心禁不住有些紧张,可表面上还是很淡定自若,我对着他点点头。他脸上没有任何吃惊模样,显然他早就知道车里是我。

“一个……说书人?”杜小丙还是出来了,透过车窗发现没什么危险就出来了。我则有些发呆脑袋正飞速思考到底怎们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说书”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时代。秦汉时,在宫廷已有了管理说书的“稗官”,这是皇帝专门设立用来搜集民间“街谈巷语”、“里巷风俗”官职。

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

陕北说书起源何时,很难细考。民间传说从三皇治世时就有陕北说书。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老汉生了三个儿子,长大后给人家当奴隶,赶牲灵,大儿子叫大黄,让奴隶主把一只手剁了,二儿子二黄的一只腿被打坏了,三儿子三黄让主人把眼睛扎瞎了,弟兄三人流落到陕北的青化县乞讨为生。一天大黄拾到两片烂木板,敲打着木板沿门乞讨,说上一些吉利话,主人便赐给他们一些残汤剩饭,有一次人家吃羊,他们捡来羊肠子,晒干绷在木板上,就弹出声音来,后来他们弟兄三人自制了琵琶,从此相互配合,边打、边弹、边唱。二黄心想大哥去世后谁来敲梆子,他灵机一动干脆把两块木板绑在腿上自打、自弹、自唱。后来老大、老二去了山西临县一带,三黄却留在了陕北,婚后生了五个儿子,并将弹琵琶的技艺传授给儿子们。老大成家后收了三十六个徒弟,将三弦传给了十八个徒弟,在榆林一带安了家,把莲花落、琵琶、三弦的技艺传授给了后人。这一民间传说足以见证陕北说书的历史久远。

陕北最早的说书人,十有八九是瞎子或半瞎子,俗称先生或书匠。说书是他们谋生的一种手段,被人视为下贱的营生,明眼人是不说书的,很长一个时期说书便成了瞎子的专利。他们为了养家糊口,不光说书,还兼搞算命、看病、安神、谢土、保锁娃娃等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长期在外,由残疾人或乞丐拖着瞎子,常年走村串户,以说书为生。

杜小丙已经把我拉到车子的另一边,她小心翼翼的用哑语问,“你认识这个人?他到底是说书人还是算命的?我有点不敢看他的眼睛……”

我顿了顿,“他没有危险但是很奇怪,你可以进到车里也可以呆在外面。”

以杜小丙的性格虽然有些担心害怕自然还是会留在车外面的,她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还不忘提醒我,“有资料说说书人三皇五帝时候就有了,而且他们大多都是瞎子都会算命还会治病……”

我暗自松了口气,没有危险就好,但是也绝不会是什么好事,我记得很清楚眼前的说书人很有本事几乎什么都会。而且现代的说书人早就不仅仅是瞎子了。随着时代的变化,明眼人也加入到瞎子说书的行列中来,给古老的陕北说书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陕北说书在形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一人说唱变为两人对唱或多人走唱,所使用的乐器也不再是单一的曲项琵琶或三弦,二胡、板胡、笛子、扬琴等也参与其中,人数与乐器的改变更加拓宽了陕北说书的表现领域,同时也对书中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陕北说书分为单人说书、双人说书和多人群口说书三种,曲调也有九腔十八调之说,以平调为主,辅以欢音,苦音调、武调等调式,其音乐曲调的变化在整个说书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故事情节的表述,喜怒哀乐的渲染和平仄声韵起承转合,九曲十八调都能表现的淋漓尽致。

“弹起我的三弦定起个音,众位明公仔细听……”,陕北说书是说唱艺术,唱占了很大的比重,艺人们说:“说是骨头唱是肉”。在书场里除了听远古神话、历史传奇、百姓故事,还可以学历史、听新闻,说书人走州过县、见多识广,朝政大事、奇闻趣谈、张长李短等等,他都能给你说的活灵活现,并对那些邪、恶、丑,予以嘲笑和鞭达,对真、善、美大加赞美与颂扬。陕北说书中的每一部书很少有悲剧的结局,这在其它姊妹艺术中是很少见的。

“这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有理由的,徒弟你长大了,上了大学,身边还有这么好看的女娃……了不得……”

“徒弟,师父有些口渴,给我拿瓶水喝。”

老说书人一口一个徒弟叫着就好像我们真的是师徒一样,当年的确父亲逼我叫师父但是以我的性格不可能开口的,更加从来没有承认过,何况他除了讲几段评书谈几段小曲什么的任何东西都没有传授过我,那么怎么称为仕途呢?

杜小丙的兴趣却来了,好奇心让她大胆起来,看着我看着说书人笑,“你们真的是师徒?等着姥爷爷爷,我给你拿水。”

她通常冷静理智理性但是偶尔也会变得简单单纯甚至还有点二,很快她拿了瓶矿泉水拧开盖子递过去看着老说书人一点点喝了三分之一。

喝完老说书人转身就走,没有多说一个字,没有说谢谢也没有跟我这个所谓徒弟告别,走的很潇洒连头都回。

显然他从来不是用眼睛在看,他的眼睛看不见,他是用心在看。

只留下我和杜小丙站在原地发呆,就这么走了?

就这么来了这么走了?只为了讨一瓶水喝?

说书人不是乞丐绝不会讨水喝,他们靠的是自己的本事手艺赚钱生活甚至养家糊口,他们不是乞讨为生,他们内心孤僻骄傲自卑又高傲,跟我的心态倒是有些相似。

杜小丙回头问我,“到底怎么了?那个老爷爷到底是谁?”

我为皱眉头心里想着的是这个说书人的到来一定跟父亲突然出现在我身边有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无字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无字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561章 说书人

%